我的父亲王培章,是道虎壁王氏女科第二十七代传人、傅山女科第九代传人。我父亲在王氏女科传人中,创造几个第一:一是看的病人最多——我父亲一生看过的病人接近80万人,仙逝当天都在看病;
二是职称最高——我父亲是主任医师(正高级),也是我们山西晋中地区第一位主任中医师;四是对道虎壁王氏女科传承发扬最大——将道虎壁王氏女科申请成功为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并作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。1932年,我父亲王培章出生于平遥县道虎壁村,幼时的他天资聪颖,勤奋好学,在我祖父“妇科神手”王裕普的耳濡目染之下,早早地就走上了岐黄之路。自4岁时起,秉庭训、辨药性、研读经典、孜孜不倦,奠定了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基础,掌握了大量的实用临床技能,17岁时已开始独立行医了。19岁时,平遥县候郭村有一产妇濒临重危,家属已经开始打造棺材为她准备后事,经我父亲诊治后,四副中药立起沉疴,从此医名鹊起,名噪远近。22岁时被晋中纺织厂特聘为厂医,32岁时奉调平遥二轻职工医院,之后又转入平遥县人民医院工作直至退休。工作期间还多次带着我应邀赴省城中医研究所、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坐诊,患者门庭若市,医名渐满省城。据中华书局出版的《平遥古城志》记载,父亲王培章在六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,共接待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海内外华侨达70多万人次,好评如潮,誉称不断,被广大患者及各大媒体称赞为“当代傅青主”、“一代神医”。 六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,父亲王培章始终坚持“尊古而不泥古,继承与创新并重”的原则。在对王氏妇科、傅青主女科全面继承的基础上,大胆探索、勇于创新,还逐渐形成了他用药温纯、方精力专;分步调治,攻补兼施的治疗特点。七十年代末, 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,许多育龄妇女因上环后出现了腹痛、带下、出血淋漓不止等病症。父亲在临床实践中反复研究,不断总结,最后研制出了特效方剂“环带汤”,治愈率高达98﹪以上,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因上环后带来的疾病困扰。
为此父亲受到了省、市级多种表彰,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还特别授予他一等功荣誉奖章,《中国中医药报》编辑的《名医名方录》第四辑也专门登载了“环带汤”。
从医之余,我父亲还特别重视学术研究与总结,重视王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。1984年,作为傅山女科唯一的传承代表,他出席了在省城召开的“全国傅山学术研讨会”并在大会上发言,提交的两篇论文因其知识精深,见解独到而被一并收录到了《傅山学术论文汇集》。
1987年,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父亲与我共同撰著的《傅氏女科家传应用》一书,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并再版,并在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评选中获得二等奖。2012年8月9日至12日,受山西省卫生厅、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,平遥县中医院举办了“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遥道虎璧王氏中医妇科培训班”,父亲与我为来自省内的150余名中医界骨干人才公开讲学授课,无私地将王氏妇科的医学理念、治疗精髓进行了详细的讲解,反响异常强烈。作为一位理论功底深厚、学术风格独特、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家,父亲的事迹也广为媒体所报道,《人民日报》社主办的《健康时报》、香港《文汇报》、《中国中医药报》等国家级刊物均有专访报道。另外,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山西省著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萃》、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《求医问药咨询指南》、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大陆名医大典》等书中均收录有他行医60余年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、治疗例案等。特别是2014年6月19日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率中央媒体记者团一行14人赶赴平遥,采访了王培章先生及子女王温、王恭、王轶芳,孙子王振兴、王光兴、王耀兴等三代王氏妇科优秀传人,系统地报道了他治病救人、德医双馨的精彩人生。“承家传之绝学,汇女科之精萃”,我父亲王培章先生用自己六十余年的从医经历,践实了他“大医精诚,医者仁心”的风骨与魅力,作为长子,必将父亲的医术、医德传承下去。